近日,笔者走进酉阳龙潭镇渤海村,采访了杨光德的养蛇场。
与蛇结缘
杨光德与蛇结缘,是1995年的事情。
那时他年幼的儿子生了一场大病,花掉好几万元,一家人的生活骤然窘迫起来。
一天中午,在田里栽秧的杨光德正准备回家吃午饭,忽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喊叫声:“蛇,蛇!”
原来,是田头草堆里,两只蛇纠缠在一起。
“你咋不将蛇捉到场镇上卖?”看热闹的村民中有人晓得杨光德的困难,便善意提醒他。
从没摸过蛇的杨光德,大起胆子走上前,下手逮住一条,拿到场镇上卖了35元。
他后来明白这是犯法的事情,不敢再干,对于蛇的“值钱”,却从此有了深刻印象。
小试牛刀
转眼到了2006年,央视致富经栏目报道了“中国第一蛇村”浙江思桥村的故事,杨光德观看后顿时有了养蛇的念头。
他用半年时间,先后到浙江、湖南、山东等地考察和学习,还郑重其事完成了一份14页的创业策划书。
2007年春,杨光德设法筹集10万元,从山东购回660条王锦蛇种蛇,开始饲养。
这年一帆风顺,他轻松赚到手6.4万元。
“养蛇原来这么简单!”杨光德有点飘飘然了。
灭顶之灾
2008年初,杨光德倾尽积蓄,又购进了880条种蛇。不想,一场灭顶之灾出现了。
一个月时间不到,死亡开始出现。
起初是每隔几天死一条蛇,很快就变成了一天死几条,杨光德束手无策,赶紧打电话向提供种蛇的公司求救,为时已晚。
880条种蛇以及上一年繁育出来的幼蛇共千余条,最后无一幸免。看着养殖场内成堆的尸体,杨光德欲哭无泪。
有人断言:“这个蛇场3年内不适合养蛇。”
东山再起
杨光德不服气,对一条条死蛇进行解剖,最后发现这些蛇都患上了肺炎和胆囊炎。
场地消毒不彻底!
一段时间后,杨光德开始对蛇场的土地进行彻底“翻耕”,全面喷施消毒用药水。当年,新一批种蛇实现零死亡,纯收入达5万元。
2010年,他掌握了人工繁殖技术,规模不断扩大。
今年,蛇场预计可出售3000条蛇,加上蛇蜕、蛇胆这两块,销售收入预计可达70余万元。
非常日记
杨光德是个与众不同的养蛇人。“近7年时间来,养蛇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我都记下来了,每个字、每句话都来之不易。”他说。
“一条蛇爬上了墙头!我赶忙将它捉住放回圈舍。四周墙壁是光滑的,它怎么就爬上去了?原来,墙上有一颗小钉子,蛇正是借着钉子越狱的……真悬!”这是他无数养蛇日记中的一则。
如何通过聆听呼吸、察看皮肤来判断蛇的健康状况?如何对蛇场进行有效消毒?自然孵化和人工孵化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……杨光德的4万字日记,清楚载明了这些方面的知识,以及得出这些结论的艰辛历程。
一件很凑巧的事情是,该县职教中心有意聘请他担任创业培训授课教师,这些日记刚好是一部教材。经初步整理,《王锦蛇养殖》一书的初稿已现雏形。